在中医基础理论中,五脏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)和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。依据《黄帝内经》等古典医籍的记载,不一样的情志活动与不一样的脏腑相对应,譬如心主喜、肝主怒、脾主思、肺主悲、肾主恐。调摄情绪以预防疾病是中医养生的要紧内容之一。下面是一些基于五脏情志关系的情绪调摄办法:
1. 心:心为神之居所,主管精神意识活动,过喜或大惊都会伤及心脏。因此,在日常应注意维持心情平和,防止过度开心、激动或者遭到忽然的惊吓。可以通过冥想、听轻音乐等方法放松心灵。
2. 肝:肝主疏泄,调节情绪。愤怒会直接影响到肝脏的功能,致使气血上逆,出现头痛、眩晕等症状。平常应当掌握控制我们的脾气,遇见不顺心的事情时尽可能维持冷静,可以采取散步、深呼吸等办法缓解怒气。
3. 脾:脾负责运化水谷精微,思虑过度则会伤及脾胃功能,影响消化吸收。建议在日常降低非必须的担心和考虑,适合参与一些兴趣喜好活动以转移注意力,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帮助恢复精力。
4. 肺:肺主气司呼吸,悲伤易损肺气。当遇见让人伤心的事时,不要压抑我们的情感,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,或者通过写日记、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,能够帮助减轻内心的痛苦。
5. 肾:肾藏精,主管成长发育及生殖功能,恐惧则会耗散肾中之精。要克服恐惧心理,增强自信心和勇气,可以通过训练身体、学习新常识等方法提高自我价值感。
总之,在日常维持乐观积极的态度,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时间,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修养,对于调摄情绪、维护身心健康具备要紧意义。
相关文章推荐